CAS Number:102851-06-9 基本信息 | |
中文名:80137 | 氟胺氰菊酯; (RS)-alpha-氰基-3-苯氧基芐基N-(2-氯-4-三氟甲基苯基)-D-氨基異戊酸酯 |
英文名:60314 | Tau-fluvalinate |
別名: | Cyano-(3-phenoxyphenyl)methyl N-[2-chloro-4-(trifluoromethyl)phenyl]-D-valinate; (RS)-alpha-Cyano-3-phenoxybenzyl N-(2-chloro-a,a,a-trifluoro-p-tolyl)-D-valinate |
分子結(jié)構(gòu): |
|
分子式: | C26H22ClF3N2O3 |
分子量: | 502.91 |
102851-06-9 | |
InChI: | 1S/C26H22ClF3N2O3/c1-16(2)24(32-22-12-11-18(14-21(22)27)26(28,29)30)25(33)35-23(15-31)17-7-6-10-20(13-17)34-19-8-4-3-5-9-19/h3-14,16,23-24,32H,1-2H3/t23?,24-/m1/s1 |
物理化學(xué)性質(zhì) | |
沸點: | 450ºC |
安全信息 | |
安全說明: | S24:避免接觸皮膚。 S59:回收時參考生產(chǎn)商和供應(yīng)商提供的信息。 S61:避免排放到環(huán)境中。參考專門的說明 / 安全數(shù)據(jù)表。 |
危險類別碼: | R22:吞咽有害。 R38:刺激皮膚。 R50/53:對水生生物極毒,可能導(dǎo)致對水生環(huán)境的長期不良影響。 |
其他信息 | |
產(chǎn)品應(yīng)用: | 氟胺氰菊酯(102851-06-9)的用途: 屬于高效、廣譜擬除蟲菊酯類殺蟲、殺螨劑,具胃毒和觸殺作用,對作物安全、殘效期較長?捎糜诜乐蚊掴徬x、茶毛蟲、茶尺蠖、桃小食心蟲、棉紅鈴蟲、棉蚜、棉紅蜘蛛、玉米螟、菜青蟲、小菜蛾、柑橘潛葉蛾、綠盲椿、葉蟬、粉虱、小麥黏蟲、大豆食心蟲、大豆蚜蟲、畔菜夜蛾等。如防治棉鈴蟲、紅鈴蟲在卵孵盛期,幼蟲蛀人蕾、鈴之前,防治棉蚜于無翅成若蟲盛發(fā)期,用20%乳油1000~2000倍液噴霧;防治菜蚜、菜青蟲,用20%乳油2.25~3.75mL/100m2,兌水7.5kg噴霧;防治大豆食心蟲、小麥黏蟲,用20%乳油3000~4000倍液噴霧。由于長期連續(xù)使用的緣故,害蟲已對該藥劑產(chǎn)生抗藥性,并造成對多種擬除蟲菊酯產(chǎn)生交互抗性,對已產(chǎn)生抗性害蟲應(yīng)停止使用為宜。 |
生產(chǎn)方法及其他: | 氟胺氰菊酯(102851-06-9)的制法: (1)方法一:α-溴代異戊酸用SOCl2氯化,制得α-溴代異戊酰氯,然后再與α-氰基-3-苯氧基苯甲醇反應(yīng)生成α-氰基-(3-苯氧基芐基)-2'-溴代異戊酸酯,最后與2-氯-4-三氟甲基苯胺縮合制得本品。 (2)方法二:α-氨基異戊酸用溴化氫溴化,生成α-溴代異戊酸。然后與二氟甲基苯胺、N-氯代琥珀酰亞胺反應(yīng),隨后再與α-氰基-3-苯氧基苯甲醇反應(yīng)制得。 所用的制劑: 馬撲立克10%、20%乳油。馬撲立克20%乳油為黃色液體,有效成分含量≥20%,閃點104℃,在42℃18個月不變質(zhì),pH值為6~7(5%溶液)。 中毒癥狀: 氟胺氰菊酯(102851-06-9)屬神經(jīng)毒劑,人體接觸部位皮膚感到刺痛,但無紅斑,尤其在口、鼻周圍。很少引起全身性中毒。接觸量大時也會引起頭痛,頭昏,惡心嘔吐,雙手顫抖,重者抽搐或驚厥、昏迷、休克。 急救治療: ①無特殊解毒劑,可對癥治療。 ②大量吞服時可洗胃。 ③不能催吐。 氟胺氰菊酯(102851-06-9)的使用方法: 防治蘋果、葡萄樹上的蚜蟲,使用有效濃度25~75mg/kg,防治桃和梨樹上的害螨使用有效濃度100~200mg/kg;防治棉花蚜蟲和棉鈴蟲,每公頃用20%乳油195~375ml對水噴霧,棉紅鈴蟲和棉紅蜘蛛,每公頃用20%乳油375~450ml對水噴霧,持效期10天左右,防治柑橘潛葉蛾和紅蜘蛛,用20%乳油2500~5000倍液噴霧。防治潛葉蛾1周后再噴1次為好。對桃小食心蟲和山楂葉螨,用20%乳油1600~2500倍液噴霧,防治效果良好。防治蔬菜上的蚜蟲、菜青蟲,每公頃用20%乳油225~375ml,小菜蛾每公頃用300~375mi噴霧,防治效果達(dá)80%以上。 表1 氟胺氰菊酯對大田作物害蟲的防治用量作物名稱 害蟲名稱 用藥量(g ai/hm2) 薊馬類 棉花 煙芽夜娥、棉鈴蟲、紅鈴蟲、波紋夜蛾、粉紋夜 30 蛾、棉潛蛾、棉紅蜘姝、蚜蟲、盲蝽科、葉蟬屬、 溫室粉虱 56~112 煙草 煙草天蛾、煙芽夜蛾、蚜蟲、煙草跳甲 112~170 粉紋夜蛾、菜粉蝶、小菜蛾、煙草天蛾、蚜蟲、蕃 56~112 蔬菜 茄麥蛾 棉鈴蟲、甜萊夜蛾、豆莢草盲蝽 80~170玉米 棉鈴蟲、玉米縊管蚜、長蝽類、玉米螟 56~112 紫苜蓿 蚜科、苜蓿葉象、埃及苜蓿葉象、豆莢草盲蝽 56~112 表2 氟胺氰菊酯對果樹害蟲的防治濃度害蟲名稱 噴藥濃度 施藥間 害蟲名稱 噴藥濃度 施藥間隔 (mg/kg) 隔期(天) (mg/kg) 期(天) 蘋綠蚜 15~50 21~35 橘實硬薊馬 30~60 14~21 蘋果狂蛾 50~150 14~21 橘全爪螨 75~100 14~21 蘋粉紅圓尾蚜 25~75 14 橘真葉螨 75 7~14 梨葉腫瘺螨 50~200 14~21 油欖黑盔蚧 25~50 - 榆全爪螨 20~200 14~21 咖啡潛蛾 50~150 35 棉紅蜘蛛 20~200 14~21 葡萄小食心蟲 150~250 14 梨黃木虱 150~300 14 桃蚜 15~50 14~25 梨圓蚧 50~150 14~21 * 全名為得克薩斯州桔真葉螨。 另外,本品防治牲畜害蟲如血紅扁頭蜱、羊鼻蠅、角蠅、廄蠅、狗櫛頭蚤和家庭害蟲如家蠅、淡色庫蚊、德國小蠊等也有效。 注意事項: (1)藥液配好立即使用,不要久放; (2)不宜與堿性農(nóng)藥混用,以免分解; (3)不能在桑園和魚塘內(nèi)及周圍使用,以免對蠶、魚等產(chǎn)生毒害; (4)本品應(yīng)在遠(yuǎn)離火源處貯存,以免發(fā)生危險; (5)本品在作物上的使用間隔期,棉花上為5~7天,蔬菜上10天左右。 分析方法: 產(chǎn)品分析用HPLC或用具FID的GLC,殘留物用具ECD的GLC測定。產(chǎn)品用有手性的Backerbond柱的高效液相色譜,以異丙醇/正已烷(0.07:99.03)為流動相,分開本品的4個光學(xué)異構(gòu)體進行測定。亦可采用Pirckle型1-A手性相和Spherisorb SpmCN柱的高效液相色譜,以正已烷/異丙醇作流動相,對異構(gòu)體作分離后測定。殘留量測定用常規(guī)的標(biāo)準(zhǔn)方法作萃取和分配,綴合代謝物通過堿解成游離物,并轉(zhuǎn)變?yōu)榧柞,然后用毛?xì)管氣相色譜/質(zhì)譜法檢測。CAA和PBA的檢出限分別為0.02和0.05mg/kg。 氟胺氰菊酯的降解代謝: 本品在砂土、粘土和耕層的好氣條件下能迅速降解,半衰期6~8天(砂壤土中為6天)。最初的降解產(chǎn)物是苯胺基酸和鹵代苯胺,其后成為揮發(fā)物放出。在耕層的厭氧條件下降解較慢(t1/=15天)。在灌水的厭氧耕層中,除上列代謝物外尚有二酸(diacid)和4-氨基-3-氯苯甲酸。在各種土壤中,均發(fā)現(xiàn)有少量14CO2生成釋出。本品在棉籽、蘋果、煙葉和土壤中的主要代謝物為2-[2-氯-4-(三氟甲基)]苯胺基-3-甲基丁酸(CAA)和3-苯氧基苯甲酸(PBA)。生長在14C本品處理的土壤中的萵苣、蘿卜和小麥,它們植株中幾乎檢測不到14C標(biāo)記的殘留物。當(dāng)以50~100g/hm2劑量的本品噴在棉株上后將棉葉作檢測,本品在棉葉中的半衰期為3~4天;后期測得皮棉中的殘留量為0.20~1.15mg/kg。劑量為50~60g/hm2時,棉籽中檢測不到殘留量。如以100g/hm2劑量連續(xù)噴藥4次,棉籽中的藥劑殘留量低于規(guī)定的0.20mg/kg限量。所以本品在土壤中易被高有機質(zhì)含量土壤吸收。化合物的水溶性小和蒸氣壓低,不易在土壤中移動,不會通過土壤滲濾,也不易被作物吸收,對環(huán)境安全。 |
相關(guān)化學(xué)品信息 | |
4-硝基氯苯 4-硝基苯胺 4-硝基苯酚 對甲氧基苯乙酮 對甲氧基苯甲酰氯 對甲氧基苯甲酸 對二甲胺基苯甲醛,對-二甲胺基苯甲醛 對硝基溴化芐 1-(氯甲基)-4-硝基苯 N-甲基對硝基苯胺 4-硝基苯肼 4-硝基苯甲醚 對硝基苯乙酮 對苯二甲酰氯 N,N,N',N'-四甲基對苯二胺 對硝基苯乙醇 異氰酸對硝基苯 4,4'-二苯乙烯二羧酸 4,4'-二硝基二苯二硫醚 噴他脒 N,N-二乙基乙二胺 二乙氨基乙醇 2-二乙氨基乙硫醇 溴化芐 乙基苯 苯乙烯 4-乙烯基吡啶 芐基氯 芐胺 苯甲腈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