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S Number:1079-33-0 基本信息 | |
中文名:49932 | 猛捕因 |
英文名:30108 | Benzo[b]thiophene-4-ol,4-(N-methylcarbamate) |
別名: | Benzo[b]thiophene-4-ol,methylcarbamate (9CI); Carbamic acid, methyl-, benzo[b]thien-4-yl ester(7CI,8CI); 4-Benzothienyl methylcarbamate; Benzo[b]thien-4-yl methylcarbamate; ENT 27041; MCA 600; Mobam; Mobam phenol; Mobil MC-A-600 |
分子結(jié)構(gòu): |
|
分子式: | C10H9NO2S |
分子量: | 207.25 |
1079-33-0 | |
InChI: | 1S/C10H9NO2S/c1-11-10(12)13-8-3-2-4-9-7(8)5-6-14-9/h2-6H,1H3,(H,11,12) |
物理化學(xué)性質(zhì) | |
性質(zhì)描述: | 猛捕因(1079-33-0)理化性質(zhì): 白色無味結(jié)晶固體,熔點(diǎn)128~129C。蒸氣壓1.33pPa/25℃。水中溶解度<0.1%(25°C)。 劑型: 10%顆粒劑;50%、80%可濕性粉劑;48%乳油;2%,5%或50%粉劑。 毒性: 對大鼠的急性口服LD50值為234mg/kg;家兔急性經(jīng)皮LD50值>6.23g/kg;對一些鳥的急性口服LD50值:鴿子270mg/kg,野鴨1130mg/kg,野雞230mg/kg,家雀58mg/kg。對水蚤和蚊幼蟲的LC50值,前者為0.l7mg/L,后者為0.58mg/L。 詳情請看 |
其他信息 | |
產(chǎn)品應(yīng)用: | 猛捕因(1079-33-0)防治對象: 用于防治蚊、蠅、蟑螂等家庭害蟲和牲畜害蟲,亦可用于棉花、玉米、柑橘、梨、花生、大豆、蔬菜等農(nóng)作物防治象鼻蟲、薊馬、蚜蟲、棉鈴蟲和豆甲蟲。 作用方式: 系殘留性觸殺殺蟲劑。 作用機(jī)理: 在進(jìn)人動物體內(nèi)后,亦和其他氨基甲酸酯殺蟲劑那樣產(chǎn)生抑制膽堿酯酶活性的作用。 詳情請看 |
生產(chǎn)方法及其他: | 猛捕因(1079-33-0)使用方法: 用量為0.25~3236kg有效成分/hm2。 注意事項: 采取一般防護(hù),注意事項參見其他芳基氨基甲酸酯。中毒時,使用硫酸阿托品。 降解代謝: 本品在土壤中的半衰期約30天,在植株上平均3~7天。本品在哺乳動物體內(nèi)容易代謝,也很快排出。例如在山羊體中,24小時即有75%的本品水解,放出二氧化碳,并有14%隨尿排出。從大鼠尿的分析表明有兩種主要代謝物,即4-苯并噻吩基硫酸酯和4-苯并噻吩基葡糖醛酸苷。已有試驗(yàn)充分說明,猛撲威在各種哺乳動物體內(nèi)的主要代謝途徑為水解作用。 詳情請看 |
相關(guān)化學(xué)品信息 | |
4-硝基氯苯 4-硝基苯胺 4-硝基苯酚 對甲氧基苯乙酮 對甲氧基苯甲酰氯 對甲氧基苯甲酸 對二甲胺基苯甲醛,對-二甲胺基苯甲醛 對硝基溴化芐 1-(氯甲基)-4-硝基苯 N-甲基對硝基苯胺 4-硝基苯肼 4-硝基苯甲醚 對硝基苯乙酮 對苯二甲酰氯 N,N,N',N'-四甲基對苯二胺 對硝基苯乙醇 異氰酸對硝基苯 4,4'-二苯乙烯二羧酸 4,4'-二硝基二苯二硫醚 噴他脒 N,N-二乙基乙二胺 二乙氨基乙醇 2-二乙氨基乙硫醇 溴化芐 乙基苯 苯乙烯 4-乙烯基吡啶 芐基氯 芐胺 苯甲腈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