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S Number:541-15-1 基本信息 | |
中文名:5650 | 左旋肉堿; L-肉堿; (R)-3-羧基-2-羥基-N,N,N-三甲基丙銨氫氧化物內(nèi)鹽 |
英文名:75826 | L(-)-Carnitine |
別名: | 3-Hydroxy-4-(trimethylammonio)butanoate; Vitamin BT |
分子結(jié)構(gòu): |
|
分子式: | C7H15NO3 |
分子量: | 161.20 |
541-15-1 | |
EINECS登錄號: | 208-768-0 |
FEMA登錄號: | 3484 |
物理化學性質(zhì) | |
熔點: | 208-212ºC |
水溶性: | 2500G/L(20ºC) |
比旋光度: | -31º(C=10,H2O) |
性質(zhì)描述: | L-肉堿(541-15-1)的性狀: 1、熔點200℃(分解)。 2、比旋光度-31° (c=10,H2O) 。 3、白色結(jié)晶或透明粉末,易溶于水、堿液、甲醇和乙醇,難溶于丙酮和乙酸鹽,不溶于三氯甲烷。有吸濕性。 4、兔經(jīng)口LD502272-2444mg/kg,ADI:20mg/kg。 |
安全信息 | |
安全說明: | S26:萬一接觸眼睛,立即使用大量清水沖洗并送醫(yī)診治。 S37/39:使用合適的手套和防護眼鏡或者面罩。 |
危險品標志: | ![]() |
危險類別碼: | R36/37/38:對眼睛、呼吸道和皮膚有刺激作用。 |
其他信息 | |
產(chǎn)品應用: | 食欲增進劑。 |
生產(chǎn)方法及其他: | L-肉堿(541-15-1)的制備: 以環(huán)氧氯丙烷為代表,經(jīng)胺化、腈化、和水解制得。也可以乙酰乙酸乙酯為代表,經(jīng)溴化、還原和胺化,再用離子交換樹脂除去溴離子,制得肉堿鹽酸鹽。也可從含L-肉堿的牛肉和牛乳中直接提取。還可用假單孢菌等微生物的酰胺酶選擇性水解DL-肉堿酰胺或肉堿腈,制得光學純度99%以上的L-肉堿。 (1)酶法轉(zhuǎn)化:這是研究最多、也最后前途的方法。可以利用微生物來源的酶進行選擇性水解拆分。如中山清等用假單孢菌等微生物的酰胺酶選擇性水解DL-肉堿酰胺或肉堿腈,可制得光學純度99%以上的L-肉堿。此外,還可以通過β-脫氫肉堿的酶法轉(zhuǎn)化、反式巴豆甜菜堿的酶法水解和γ-丁基甜菜堿的酶法羥化等方法制備L-肉堿。 目前國際上只有瑞士、意大利、日本等國生。我國江蘇省微生物研究所也在開展酶法轉(zhuǎn)化的研究。 (2)提取法:天然存在于各種肉類和乳類中,因此可以從含L-肉堿的牛肉和牛乳中直接提取。文獻報道,從450g牛肉浸膏中可提取得到0.6g結(jié)晶肉堿,從56kg牛乳中可提取含2%L-肉堿的乳糖粉末100g。然而提取法成本較好,在經(jīng)濟上不太合理。 (3)微生物發(fā)酵法:研究表明,許多微生物中也存在L-肉堿,利用酵母、曲霉、青霉、根霉等微生物液體深層培養(yǎng)或固體發(fā)酵,可以積累L-肉堿。但由于菌種的篩選工作比較復雜,目前的發(fā)酵水平還比較低。據(jù)報道,以2%DL-肉堿為原料,25℃發(fā)酵44h,積累L-肉堿0.4%。 (4)合成法:在國外1953年就有DL-肉堿合成的專利報道,20世紀60年代已經(jīng)有工業(yè)化生產(chǎn)。國內(nèi)1982年也有作為胃藥的生產(chǎn)和應用。直接從DL-肉堿出發(fā),用樟腦酸、N-乙酰-D-谷氨酸或乙苯酰-L-(+)酒石酸為拆分劑,進行化學拆分獲取L-肉堿。但D-肉堿消旋比較困難,不能回收,工業(yè)化生產(chǎn)尚需突破性進展。 |
相關化學品信息 | |
煙堿 DL-色氨酸 5-三氟甲基尿嘧啶 水楊酸鈉 D-gamma-生育酚 呋噻米 普魯卡因青霉素 5-碘-2'-脫氧尿苷 磷酸吡哆醛 氨基蝶呤 硫柳汞鈉 鹽酸毛果蕓香堿 異煙肼 戊四唑 3,4-二氨基吡啶 丁酸戊酯 4-甲基苯胺鹽酸鹽 1,4-二氟苯 對碘苯胺 4-碘苯酚 丙酸異丁酯 2-溴乙醇 1-氯丙烷 1,2-乙二硫醇 甲酸銨 硫氰酸鈉 亞硝酸特丁酯 2,2,4-三甲基戊烷 醋酸叔丁酯 十甲基環(huán)五硅氧烷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