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S Number:97-53-0 基本信息 | |
中文名:53384 | 丁香酚; 2-甲氧基-4-烯丙基酚; 4-烯丙基愈瘡木酚; 4-烯丙基-2-甲氧基苯酚 |
英文名:33560 | Eugenol |
別名: | 4-Allyl-2-methoxyphenol; 1-Allyl-3-methoxy-4-hydroxybenzene |
分子結(jié)構(gòu): |
|
分子式: | C10H12O2 |
分子量: | 164.20 |
97-53-0 | |
EINECS登錄號(hào): | 202-589-1 |
FEMA登錄號(hào): | 2467 |
InChI: | 1S/C10H12O2/c1-3-4-8-5-6-9(11)10(7-8)12-2/h3,5-7,11H,1,4H2,2H3 |
物理化學(xué)性質(zhì) | |
熔點(diǎn): | -12--10ºC |
沸點(diǎn): | 254ºC |
水溶性: | 略溶于水 |
折射率: | 1.54-1.542 |
密度: | 1.066 |
性質(zhì)描述: | 無色或淡黃色液體。熔點(diǎn)-9.2--9.1℃,沸點(diǎn)253.2℃,相對(duì)密度1.065(20/4℃),折光率1.5410。能與醇、醚、氯仿、揮發(fā)油混溶,溶于冰醋酸和苛性堿溶液,不溶于水。在空氣中顏色逐漸變深變稠。該品可將紅色石蕊變藍(lán),與三氯化鐵的乙醇溶液作用呈藍(lán)色。 |
安全信息 | |
安全說明: | S24/25:防止皮膚和眼睛接觸。 |
危險(xiǎn)品標(biāo)志: | ![]() |
危險(xiǎn)類別碼: | R22:吞咽有害。 R38:刺激皮膚。 |
其他信息 | |
產(chǎn)品應(yīng)用: | 丁子香酚具有濃郁的石竹麝香氣味,是康及謦系香精的調(diào)合基礎(chǔ),在化妝、皂用、食用等香精的調(diào)合中均有使用。丁子香酚具有很強(qiáng)的殺菌力,作為局部鎮(zhèn)痛藥可用于齲齒,且兼有局部防腐作用。丁子香酚是其他一些香料的中間體,衍生物有異丁子香酚、甲基丁子香酚、甲基異丁子香酚、乙酰丁子香酚、乙酰導(dǎo)師丁香酚、芐基異丁子香酚等。丁子香酚在氫氧化鉀中加熱時(shí),丙烯基的雙鍵發(fā)生重排作用,變?yōu)榕c苯環(huán)共軛的α-丙烯基,從而得到異丁香酚,經(jīng)乙;蜏睾偷难趸,α-丙烯基斷裂,即得香草醛,它是一種重要的人造調(diào)味劑的主要成 |
生產(chǎn)方法及其他: | 丁子香酚主要存在于丁香羅勒(Oci-mumgratissimumL)的油內(nèi)及樟屬肉桂葉的油內(nèi),是多種芳香油的成分,其中尤以丁香油、桂葉油、羅勒油、月桂油含量最多。丁子香酚盡管也可用合成的方法制備,但工業(yè)上一般都從植物或芳香油中分離萃出?刹捎枚∠懔_勒為原料,丁香羅勒原產(chǎn)于塞舌爾、科摩羅。1965年從前蘇聯(lián)引入我國。在長江流域以南作為多處生亞灌本栽培;ㄋ胫卸∠懔_勒油含量最高,葉次之,莖桿更次之。油中的主要成分是丁子香酚。占60-70,尚有芳樟醇、對(duì)傘花素、羅勒烯等。合成法丁子香酚,由鄰甲氧基苯酚與溴丙烯反應(yīng),再經(jīng)加熱重排而得。 |
相關(guān)化學(xué)品信息 | |
2,4-二硝基氯苯 2,4-二硝基苯胺 5-磺基水楊酸 鄰硝基對(duì)甲砜基氯苯 4-氯-3-硝基苯磺酰氯 3-硝基-4-氯苯磺酰胺 硫氯酚 雙氯酚 2,2',4,4'-四羥基二苯硫醚 alpha-甲基葡萄糖甙 紅色基ITR 2,4-二甲基-N-乙酰乙酰苯胺 二鄰甲苯胍 菊酸乙酯 5-氯-2,4-二甲氧基苯胺 5-硝基水楊醛 2-甲氧基-4-硝基苯胺 丁香酚 尿囊素 異丁酸乙酯 甲基丙烯酸乙酯 乳酸乙酯 衣康酸 L-蘋果酸 N-乙酰-L-丙氨酸 異丁酸酐 一硫化四甲基秋蘭姆 二硫化四乙基秋蘭姆 異丁酸異丁酯 甲基丙烯酸異丁酯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