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CAS Number:86-87-3 基本信息 | |
| 中文名:73354 | 1-萘乙酸 |
| 英文名:53531 | 1-Naphthalene acetic acid |
| 別名: | Planofix; a-Naphthylacetic acid; Fruitone; 1-Naphthaleneacetic acid; Naphthalene-1-acetic acid |
| 分子結構: |
|
| 分子式: | C12H10O2 |
| 分子量: | 186.21 |
86-87-3 | |
| EINECS登錄號: | 201-705-8 |
| InChI: | 1S/C12H10O2/c13-12(14)8-10-6-3-5-9-4-1-2-7-11(9)10/h1-7H,8H2,(H,13,14) |
| 物理化學性質 | |
| 熔點: | 126-133.5ºC |
| 性質描述: | 白色結晶,熔點126-133.5°C |
| 安全信息 | |
| 安全說明: | S24/25:防止皮膚和眼睛接觸。 |
| 危險品標志: | |
| 危險類別碼: | R22:吞咽有害。 |
| msds報告: | α-萘乙酸msds報告 |
| 其他信息 | |
| 產品應用: | 用于有機合成,用作植物生長刺激素。 |
| 生產方法及其他: | 萘乙酸(86-87-3)的生產方法: 由精萘與氯乙酸在鋁粉的催化下進行縮合得初步產品,再經中和、酸析,即得成品。其制備方法是萘和氯乙酸在催化劑存在下反應得到產品。 1.先用萘和甲醛、氯化氫發(fā)生氯甲基化反應生成1-氯甲基萘,再進一步在乙醇中與氰化鈉反應生成2-萘乙腈,再進行水解得到萘乙酸。將25g萘和150mL醋酐加入反應瓶中,加熱回流10min(升溫至120~140℃),然后將充分粉碎的3g KMnO4在20min內分次加入,加畢后于120~140℃攪拌反應2h,此時有醋酸鉀和醋酸錳沉淀下來,溶液變棕黑色,反應結束時,在減壓下將未反應的醋酐及部分萘蒸出,回收使用,余下的萘用水蒸氣蒸餾將其蒸出,合計回收萘20g。繼續(xù)把經水蒸氣蒸餾后的熱殘渣過濾,濾液用硫酸酸化,冷卻后有3.3g亮黃色結晶析出,即萘乙酸,再用熱水重結晶,可得淡黃色針狀結晶,m.p.132.5℃。此法為自由基反應歷程,具有反應時間短、反應溫度低的優(yōu)點。按反應萘計,收率45.4%,未反應的醋酐和萘可繼續(xù)回收套用。 2.也可將α-氯甲基萘加入溶于Na[CoCO)4]、芐基三乙基氯化銨、苯和40%氫氧化鈉水溶液的混合物中,快速攪拌4~5h,然后經靜置分層、熱稀堿洗滌、鹽酸中和制得。 劑型: 水溶性粉(3.5%、6.34%);水劑(5%);乳油;氣霧劑;噴射液劑(含2%銨鹽或2%鉀鹽)。 質量標準: 原藥為白色或淡黃色針狀結晶,含量95%以上。 使用方法: 1.萘乙酸在20世紀50年代主要用作扦插生根劑,以后又用它作為防落果劑、坐果劑、調節(jié)開花劑等。 2.萘乙酸作坐果或防落劑時,使用濃度不得太高,若有效成分的使用濃度增加10或幾十個mg/L,或許就會引起相反的作用,因為高濃度的類生長素能促進植物體內的乙烯生成。萘乙酸在用作生根劑時,單用時生根作用雖好,但往往苗生長不理想,所以一般與吲哚丁酸或其他有生根作用的調節(jié)劑進行混用,使效果更好。瓜類噴灑藥液量,以葉面均勻噴濕為止,大田作物一般噴藥液量750kg/hm2左右,果樹1125~1575kg/hm2。表面活性劑可明顯地影響萘乙酸的吸收,加吐溫-20、X-77等,可使萘乙酸的吸收提高幾倍。100mg/L的萘乙酸藥液與草甘膦混用后起明顯增效作用。 注意事項: (1)α-萘乙酸對皮膚和粘膜有刺激作用。配藥和施藥人員需要注意防護,如有污染應及時清洗。操作時不要抽煙、喝水或吃東西。工作完畢后應及時清洗手、臉和可能被污染的部位。各種工具要注意清洗。包裝物要及時回收并妥善處理。 (2)α-萘乙酸能通過食道等引起中毒,急性中毒可見肝、腎損害,一般采用對癥治療,并注意保護肝、腎功能。 消耗定額/(t/t): 氯乙酸(96%) 1.200 鐵粉(工業(yè)) 0.026 精萘(98%) 3.130 固堿(95%) 0.600 溴化鉀 0.140 鹽酸(30%) 1.300 分析方法: (1)產品分析:沉淀,采用重量法或容量法測酸。亦可以在無水乙醇中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81nm處測定光吸收值。 (2)殘留量分析:在28lnm處測定紫外吸收量,或將酸進行酯化,然后用氣相色譜法測定其甲酯。在橘汁中的殘留量測定,可采用螢光光譜法。 允許殘留量: 聯(lián)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建議在小麥上的最大殘留量(MRL)值為5mg/kg。 健康危害: 1.侵入途徑:吸入、食入、經皮吸收。 2.健康危害:該物質對粘膜、上呼吸道、眼、皮膚等組織有極強的損壞作用。吸入后可能楞喉、支氣管的炎癥、水腫、痙攣,化學性肺炎、肺水腫而致死。中毒表現(xiàn)有燒灼感、咳嗽、喘息、喉炎、氣短、頭痛、惡心、嘔吐。 泄漏應急處理: 隔離泄漏污染區(qū),周圍設警告標志,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,穿化學防護服。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。避免揚塵,小心掃起,置于袋中轉移至安全場所。如大量泄漏,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后廢棄。 防護措施: 1.呼吸系統(tǒng)防護:空氣中濃度超標時,應該佩帶防毒口罩。緊急事態(tài)搶救或逃生時,議佩戴自給式呼吸器。 2.眼睛防護: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。 3.防護服:穿相應的防護服。 4.手防護:戴防化學品手套。 5.其它:工作現(xiàn)場禁止吸煙、進食和飲水。工作后,徹底清洗。工作服不要帶到非作業(yè)場所,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,洗后再用。保持良好的衛(wèi)生習慣。 急救措施: 1.皮膚接觸:脫去污染的衣著,用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。 2.眼睛接觸:立即提起眼瞼,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10分鐘或用2%碳酸氫鈉溶夜沖洗。 3.吸入:迅速脫離現(xiàn)場至空氣新鮮處。保持呼吸道通暢。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。就醫(yī)。 4.食入:患者清醒時立即漱口,給飲牛奶或蛋清。如發(fā)生嘔吐,使其他以側臥位,防止嘔吐物進入 氣管。就醫(yī)。 5.滅火方法:霧狀水、二氧化碳、砂土、泡沫。 |
| 相關化學品信息 | |
| 2-硝基聯(lián)苯 4-(2,5-二乙氧基-4-硝基苯基)嗎啉 2-羥基-N-(4-甲氧基苯基)-11H-苯并[a]咔唑-3-甲酰胺 3-硝基-N-乙基咔唑 非尼拉敏 溴苯那敏 N-乙基咔唑 二苯乙腈 N-亞硝基二苯胺 6,9-二氯-2-甲氧基吖啶 2-氯噻噸酮 阿莫地喹 1-羥基-2-萘甲酸 2,3-二甲氧基苯甲醛 1-氯甲基萘 1-萘甲腈 肼屈嗪 1-萘甲酸 N,N-二甲基-1-萘胺 1-硝基萘 喹啉-8-硼酸 8-喹啉甲酸 7-氨基-1,3-萘二磺酸 芴 咔唑 3,4,5-三甲氧基苯甲醛 1-萘基異氰酸酯 1-萘乙酰胺 1-萘乙酸 4-溴鄰苯二甲酸酐 | |